《黄帝内经》说:“阴之所生,本在五味。阴之五宫,伤在五味。”五味指的是饮食中的甘苦酸辛咸五种气味,既是化生气血的物质基础,又是生命活动的力量源泉。
“谨和五味”是《黄帝内经》的膳食思维之一,在《素问·五脏别论》“五味入口,藏于胃,以养五藏气”,食物的五味是脏腑补充精气的关键,五味不足或有余,就会损身心,百害而无一利。
五味入五脏
五味均衡保健康
食物的五味作用、对应器官以及注意事项你清楚吗?
五味:酸、苦、咸、甘、辛
对应器官:肝、心、肾、脾、肺
宝宝的饮食宜清淡,因为宝宝的味觉、嗅觉发育不完善,假如家长利用在辅食中使用调味料来提高食欲,会对宝宝舌头上的味蕾产生刺激性的破坏效果,以至于再吃少精盐、少糖的食物,感觉食之无味,甚至孩子拒绝进食。
当然,清淡,并不是放弃油盐醋糖,而是在保留“五味”的基础上控制糖盐醋。父母在给宝宝的食物上也要注意营养搭配,均衡饮食。
除了五味均衡还有三大平衡爸妈也需要注意哦!
荤素平衡
给孩子吃饭的时候,要注意荤素搭配,也就是说一顿饭要有肉有蔬菜,这样才能保证孩子能够摄入足够的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所以妈妈们可以选择做饭的时候让孩子吃鱼,虾,鸡肉,另外还要加些青菜等绿色食物,这样才能让孩子更加健康。
寒热平衡
家长们需要调节孩子的体温平衡,也就是寒热平衡,比如夏季喝绿豆汤,冬天吃火锅等等,这都是人们的基本身体需求。所以家长们在春夏的时候可以让孩子喝些绿茶,还有绿豆汤等等,而在秋冬的时候吃些黑色的食物,像是黑米粥、黑豆、红豆等等。此外如果孩子感冒发烧,也可以让孩子喝姜汤去寒气,帮助恢复健康。
粗精平衡
家长们不能一直让孩子吃精粮,因为这会导致孩子便秘,而且也不利于新陈代谢。可以适当的让孩子吃些粗粮,像是五谷杂粮,玉米,高粱之类的,让他们能够获取纤维素,促进身体的新陈代谢,能够让孩子肠胃更加健康,而且还不会让孩子长胖!
现代社会,中国大多数家庭已经过了物质贫乏的时期,我们的饮食结构发生了质的变化,食物供应充足了,却并不意味着我们的健康营养状况也提高了。针对宝贝,我们所面临的方向不再是营养缺乏,而是营养不均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