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阳节将近,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光祈学府幼儿园开展了丰富多彩的重阳节主题活动,将传统美德融入每个幼儿的心间。
“重阳”知多少
XX:重阳节是多久呢?
XX:重阳节有哪些习俗呢?
XX:我们可以怎样度过重阳节呢?
......
带着这些疑问,孩子们和老师一起去了解了重阳节的来历和相关故事。同时也发现人们在庆祝重阳节时一般会登高、赏菊、放纸鹞,还要吃糕的习俗。小朋友们用手中的画笔记录下这些有意义的习俗。
我的重阳节和谁过?
小朋友们不仅了解到重阳的习俗,同时也知道了重阳节是长辈们的节日,决定从身边的小事做起,用实际行动回报他们的的爱。我们一起去看看他们都做了什么吧?
“重阳”习俗体验者
重阳节的习俗当然也必不可少的。我们一起跟随小朋友们去体验一下吧~
(一)登高:重阳节有登高的习俗,渐入深秋,天高气爽,这个季节登高远望可达心旷神怡、健身祛病的目的。小朋友们登上了教学楼的楼顶,感受这沁人心脾的空气,眺望那若隐若现的远山,整个人都清爽精神起来了。
(二)放纸鹞:“九月九重阳节,放纸鹞,寄长情。”小朋友用最真挚的祝福,记录一个有爱的重阳节,折一架会放飞祝福的小飞机,画上小朋友们对长辈们的祝福,让幸福起飞,落在他们的心里。
(三)赏菊:菊是长寿之花,菊展多在重阳举行,因为菊与重阳关系太深了,因此,重阳又称菊花节。赏菊也自然成为重阳节习俗的组成部分。看到盛开的菊花,小朋友们也想做一朵花送给长辈们,祝他们如同菊花一样长命百岁。
(四)吃重阳糕:重阳糕亦称“花糕”、“菊糕”“发糕”等,为重阳节的传统糕点。相传重阳这一天,住在平原的百姓苦于无山可登,就仿制米粉糕点,再在糕面上插上一面彩色孝三角旗,以示登高(糕)避灾之意。通过网上查询,小朋友们掌握了制作重阳糕的步骤,在老师的带领下,小朋友们决定给长辈们做一份重阳糕,马上开始动手做啦!
将清水倒入碗中,加入适量的白糖,搅拌至溶化的状态。
拿出准备好的大米粉,倒入刚刚混合好的糖水,一边倒一边搅拌,用手把碗的疙瘩搓开。做好的面粉,需要过滤一遍,过滤成细粉,这个比较考验小朋友们的耐心了,一点点慢慢的过滤。
在蒸格里先抹上一层食用油,倒入一半的粉。先在蒸格里整5-6分钟后在蒸糕的表面抹上一层红豆沙,再加入一半的粉。
终于进行到最后一步啦。小朋友们满眼期待的望着慢慢变熟的重阳糕,馋在嘴里,甜在心里。
对长辈们的尊敬与爱,不止于重阳,而在于每日的点滴相伴。对于传统节日的感知,也不止于了解,而在于体验、感知和传承。最后,小朋友们用最直接的“语言”,诉说一个有回忆的重阳节。